Media Center
摘 要: 10月27日,第三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与农产品经销企业产销对接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办。我省组织海口市琼山区、三亚市崖州区、琼海市、东方市、陵水县、澄迈县6个农安县14家企业代表参加产销对接活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吴明海出席活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肖放司长到海南馆巡馆品鉴海南馆我省热带特色产品椰子、菠萝蜜、网纹瓜、燕窝果、凤梨、花卉、胡椒、咖啡、茶叶、腊肠、果蔬干、辣椒酱、鳄鱼制品等30多种产品参展,参展产品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三大类产品,现场通过实物、视频、展板介绍等方式,对我省农安县的创建工作和成效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宣传,参展产品深受观众好评。海南馆现场本次活动为期4天,目的是为贯彻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字招牌的作用,推动国家农安县绿色优质农产品优价优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接下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还将参加农业农村部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业农村部主题日活动。
摘 要: 2023年10月23日-25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在山东省滕州市举办。本次薯博会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办,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行业商协会和企业客商,以及国内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表团,50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参展参会,一起共同探讨薯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海南省农业对外交流合作中心精心组织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昌江广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绿翠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和澄迈桥沙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参加此次展会。企业重磅产品板栗薯、小香薯、海头地瓜和桥沙地瓜等薯类产品口感香甜粉糯,入口即化,受到国内外客商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参展,展示了海南开放发展形象,宣传推介优质薯类产品和特色文化,进一步拓展了海南本土薯类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国内、国际销售渠道。
摘 要: 本报三亚10月26日电(记者黄媛艳)10月26日,第七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在三亚举行。大会以“科技引领全球粮食系统转型”为主题,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农业研究机构和16个国际组织的58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前沿性颠覆性科技、乡村振兴和小农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聚焦“种业振兴”的战略需求,大会达成并发布重要共识文件《三亚宣言》。该宣言提出,中国与多家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共同发起“农作物基因资源阐析(G2P)”国际大科学计划,倡导发起“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本次会议同期召开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科学计划”进展交流会、G2P国际农业大科学计划推进研讨会等针对全球农业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的专题合作交流会议。据了解,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是中国农科院率先发起,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等国际组织共同主办的高级别国际性会议,研讨会为各国农业科技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高层领导提供了高层对话和交流平台,促进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省政府党组成员刘平治等出席开幕式,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纳贾德·莫克塔视频致辞。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更加有力,重大新品种、耕地质量、农机装备、农业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发展全面加快,科技创新已经深度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这是记者10月26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的消息。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在第七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全力保障高质量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努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科技创新已经应用到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重大新品种不断涌现,有力确保了种源安全;——土壤改良、田间灌排、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提升了耕地质量;——平原地区适用的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的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加大推广应用,强化了农业生产的装备支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事管理效能。吴孔明表示,加强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开创农业科技合作新格局,是中国农科院实现新时期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中国农科院与85个国家的330多个政府部门、科研教学机构及近50个国际组织、基金会和跨国公司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下一步,将携手推进“农作物基因资源阐析(G2P)”国际大科学计划和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建设。第七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26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大会以“科技引领全球粮食系统转型”为主题,聚焦全球重大议题,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农业科技合作。(记者于文静)
摘 要: 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通讯员王伯钧摄影报道10月25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益条村,村干部查看山兰稻的长势。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10月25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益条村,村干部查看山兰稻的长势。白沙是海南首个县域“两山”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近年来,白沙青松乡借“稻”开道,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大力推广山兰稻种植,山兰稻已是当地农户致富的“金谷子”。今年,青松乡共种植山兰稻约3000亩,丰收在望。10月25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益条村,山兰稻迎来丰收季。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10月25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益条村,村干部查看山兰稻的长势。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10月25日,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益条村的山兰稻长势喜人。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